接力新闻汇

New dynamic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接力新闻汇 > 活动 > 薛涛分享《孤单的少校》:心灵比星空浩瀚

薛涛分享《孤单的少校》:心灵比星空浩瀚

2018.08.28
2018

        2018年6月7日,作家薛涛走进北师大儿童文学专业的课堂,与研究生分享新作《孤单的少校》创作历程。

        薛涛介绍了自己的故乡——铁岭,并坦言,他的创作离不开故乡。在故乡,他受到了最初的文学滋养,而少年时,曾远远见过东北作家端木蕻良一面,这是他见过的第一位作家。正是这一面,少年薛涛埋下了文学的种子,生出了文学的梦想。在《孤单的少校》中,薛涛描写了一群生长在东北男孩,薛涛说,东北的男孩子与其他地区不同,有一种酷酷的劲儿,对一切抱有距离感和怀疑的态度,这反而是一种朴素的可爱。这些男孩的形象,正是来自于他所生活的故乡,来自于他所熟知的生活,甚至是来自于作者的童年经验。薛涛的作品的人物,是从东北的土地上长出来的。

        薛涛分享了自己少年时期的阅读对创作之路的影响。薛涛称之为“拧劲的阅读”。自从有了文学梦,少年的薛涛便开始为成为作家做准备。首先便是阅读,但他不读文学,却偏爱读历史。薛涛说,后来,历史在写作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他在作品中,会重视人物的来历,关心人物的命运。在《孤单的少校》中,他写道:“有来历的人,有未来。”正是这一群有来历的孩子,在各自的命运洪流中寻找成长的归属感。

        “拧劲的阅读”还表现在自己的古典文学是由地理老师启蒙的,地理老师博闻强记,诗词倒背如流,极大的刺激了少年薛涛。他说,自己古典文学的底子,并不在于古文诗词可以顺手拈来,而在于古典文学培养了一种情怀,有一份对国家兴衰甚至全人类命运的眷顾,其次,古典文学培养了他一种汉语的语感,让他在写作中惯用短句,表达上简明清楚。

        薛涛说,人在少年时期,能思考一些有关命运、归属、方向等玄而又玄,看起来无用又无解的事情,才是最有用的事。因为心灵应该比星空更浩瀚。他曾经做过一个梦,梦到自己以一种视角在观察宇宙,观察星球的运行,由此感受到自我的渺小,因而心生敬畏。知道了宇宙的浩大,才知道归属何处。《孤单的少校》就是一部关于“归属感”的作品。背负着寻找姐姐的使命的少校、一个执着于造飞机的护林员、不被谷子团和豆子团接纳的乒乓……《孤单的少校》在故事以外,还往灵魂深处进行挖掘,呈现人物在灵魂方面的探索,因为写情感与人性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了。

        薛涛讲到自己的创作,常常是从写实开始,走入虚幻的境界。正如《孤单的少校》之中,“长白狼”这个角色的出现,以及“我”、少校、护林员的如梦如幻的幻境之游。他的作品常常给读者一种精神指向,有故事以外的力量。所以,这种由实入虚的写法可以将读者带离大地,带离现实,会冲破既有的故事框架与读者的预测,给作品带来不一样的风貌,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感受。由此,作品会产生多义性,读者可以对作品进行不停的解读、多重的解读。薛涛说,好的儿童文学不是给读者答案的,只是指引一个方向,告诉读者墙在哪里,读者沿墙行走探索时,会发现不同的风景。

        讲座结束后,进入对话交流环节,陈晖教授认为:从《九月的冰河》到《白银河》再到《孤单的少校》,可以清晰的看到作者始终坚守的理想主义的情怀,以及对于戏剧性的情节的偏爱。《孤单的少校》越来越接近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创作理念,语言的叙述上没有那么漂亮,但更有张力,似乎能感受到有一种潜层的力量。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成熟的关键作品。

130.jpg

《孤单的少校》作者薛涛与陈晖教授交流作品

131.jpg

北师大的研究生认真阅读薛涛的作品,与作者交流

132.jpg

课间,同学们与作者交流、签名。

133.png

        《孤单的少校》接力出版社 定价39.8元
        购买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25275599.html


上一篇:原创图画书《鄂温克的驼鹿》新书品读会在京召开 下一篇:金牌主播李丹丹走进南京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