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新闻汇

New dynamic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接力新闻汇 > 接力出版社22种图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接力出版社22种图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2020.05.11
2020

为丰富农家书屋内容供给,指导各地做好2020年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制定了《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其中,共推荐重点图书1781种,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医卫生活和少儿图书等多个类型。

接力出版社出版的《门牙阿上小传》、《水哎》、《如何测量宇宙膨胀的速度》、《募捐时间》等22种图书入选《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图书推荐目录》


少儿类7种入选图书

001.webp.jpg

《门牙阿上小传》

汤汤 著  小小EE  绘

门牙阿上是男孩小加嘴里一颗奇特的牙齿——他最晚出生,还长得歪歪斜斜。牙齿阿左阿右嘲笑他丢光了牙齿家族的脸,还好有舌头小软和嘴唇小红护着他,鼓励他。阿上经历过无数次死里逃生,最终成为陪伴男孩小加最长的牙齿。门牙阿上和男孩小加相伴一生的故事,道出了生命的艰难和孤独,相依和相守,温暖和善意,还有酸甜苦辣。这是一颗牙齿的童话,也是一则人生的寓言,让读者跟随一颗平凡的牙齿,感悟生命的真意。

002.webp.jpg

《小怪物的飞车》

葛冰 著

一个顶着猪鼻子、头长独角的小怪物缠上了登登。它在登登家门口吓唬他,还跑到山海经学校假扮成他找人蹭痒。登登见小怪物可怜收留了 它。魔鬼车司机从山海经世界来到人间,找小怪物索要被盗的隐形飞车。原来小怪物本是生活在泰山的小兽狪狪,为了让同族摆脱变成玉石的命运,盗取飞车来到人间想变成人类。狪狪最终实现了梦想。

003.webp.jpg

《捡到一只大象:首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美文悦读》

吕丽娜等 著  廖子莹  绘 

本书收录了首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获奖作品及入围作品共21篇,适合4—8岁孩子阅读及亲子共读。收录作品包括《全世界的小家伙都爱月亮》《想心事的小字母》《我的外婆在乡下》《听说青蛙在洗碗》等。全书语言纯净优美,插画童趣盎然,呈现了幼儿生命境界的稚拙可爱;构思巧妙别致,情感真挚动人,让孩子在丰富的阅读体验中滋润美好的心灵。

004.webp.jpg

《立春·吃春饼》

保冬妮 著  王俊卿  绘

“二十四节气旅行绘本”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线,通过贝儿和家人的旅行故事,展现了中国24个城市和乡村的风土人情、美食美景,融合了有关节气的知识、文化历史故事、重要的农事劳动等,带领读者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立春·吃春饼》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北京,通过北京小女孩贝儿和家人吃春饼,讲述了立春时的自然现象和应季饮食。

005.webp.jpg

《募捐时间》

方素珍  著   徐开云  绘

本书是一本关于震后重建的图画书,讲述小珍珠帮灾区的小朋友募捐,她收到了长颈鹿捐来的10分钟、小猪的12秒、乌龟的100年……作家用现实与想象交织的手法,向小读者展现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爱心世界,并引领小读者思考:在灾难面前,我们可以做一点儿什么,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本书适合4—9岁儿童阅读。

006.webp.jpg

《如何测量宇宙膨胀的速度》

汪诘  著  庞坤  绘

本书用有趣的故事回答孩子心中最好奇的宇宙问题。从用太阳光测算地球周长,到用电磁波证实宇宙起源;从根据月食推测地球形状,到用三角测量法测算日地距离……科学家思考过程的还原,引导、推理式的叙述,精美的插图,让小读者在科学世界中放飞童心和想象,是一本有知识、有故事、有启发的少儿科学思维培养书。

007.webp.jpg

《水哎》

彭学军  著  张卓明、段颖婷  绘

这是一本适合4—9岁儿童阅读的原创图画书,讲述城里女孩来到湘西,遇见了以卖水为生的男孩“水”的故事。作家彭学军用浸润着浓郁生活汁液的情节,真实地呈现东方人特有的童年记忆。书中的水和乡亲们淳朴、善良、勤劳、勇敢,这些可贵的品质,温暖的情愫,进入中国人的血脉里,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为童年铺下温暖的底色。



政经类15种入选图书

008.webp.jpg

《雷锋:大海里的一滴水》

徐鲁  著  党建读物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联合出版

雷锋,不到七岁就成了孤儿。

十七岁时,他是团山湖农场的拖拉机手。为了练习开拖拉机,吃饭的时候,他还像坐在拖拉机上,不停地摇晃。他还捐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帮农场购买拖拉机。

十九岁时,他是运输连的一名新兵,他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车辆,把它擦得像闪闪发光;晚上他悄悄起身,反复练习投手榴弹,直到把胳膊累得又肿又红。

二十岁时,他担任少先队辅导员,业余时间检查学生们的作业本,书包里永远放着要看的书……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用他短暂的生命践行了这句话,成为几代人的人生榜样。

009.webp.jpg

《钱学森:月亮上的环形山》

徐鲁  著  党建读物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联合出版

美国人说:“他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

他自己说:“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

他就是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

为实现“航空救国”的理想,他异国求学,二十八岁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三十六岁就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

监禁生活无法泯灭他的拳拳赤子之心,他历尽艰辛,终于回到祖国,凭着韧劲和求索精神,在百废待兴的中国大地上参与完成了“两弹一星”的惊世壮举!

他的一生,像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010.webp.jpg

《中国航天员:太空追梦人》

葛竞  著  党建读物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联合出版

作为一名航天员,要经受什么考验?

离心机训练,他们要体验8个G的压力,感觉仿佛身上站着一头大象。他们手边有一个红色按钮,按下它就可以暂停训练,但二十年来没有一个人碰过。

震动训练,他们身上的每一处肌肉、每一块骨头都在剧烈震颤,仿佛时时刻刻在被人用力击打。

野外生存训练,他们要在沙漠、雨林等各种无人区露营,在补给有限的情况下生存下去……

上百项课程和训练,无休无止的考核,和家人分离的辛酸……

然而,每一位中国航天员,不论有没有进入太空,他们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011.webp.jpg

《孔繁森:高原上的红柳树》

张吉宙  著  党建读物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联合出版

“山东大个子”孔繁森,为了援藏,远离故土与家人,两次踏上青藏高原。

他忍受着高山反应,背着药箱去敬老院问诊送药。

为了看望边远地区的孩子,他差点葬身于暴风雪中。

他收养了三个孤儿,几次卖血给孩子们买营养品。

他吃得最多的是方便面,穿的衣服上补丁摞补丁。他去世时只有八元六角钱的“遗产”, 但他救济过的人不计其数。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孔繁森是扎根在青藏高原上的红柳树,他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崇高和伟大。

012.webp.jpg

《焦裕禄:把我埋在沙丘上》

吕丽娜  著  党建读物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联合出版

他不是千里眼,但他的眼睛却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远景,别人眼里是寸草不生的荒地,他却看到将来的沃土良田、麦苗青青。他带领兰考人民治理内涝、风沙、盐碱,成效卓著。

他不是超人,但他得了肝癌却还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疼得厉害了,就用硬物顶住腹部,日子久了,竟将藤椅顶出一个大窟窿……

卧病在床,他还惦记着秋苗有没有被水淹,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好不好……临终前, 他唯一的要求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他是兰考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他在兰考只工作和生活了四百七十五天,却带领兰考人民不屈不挠地和贫穷、灾害做斗争,让沙地变成绿洲,让大地翻了个身。

013.webp.jpg

《王进喜:铁人是这样炼成的》

肖显志  著  党建读物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联合出版

“铁人”王进喜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钻井工人。为了把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太平洋去,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顽强奋斗。没有车辆拉钻机,他和工友们人拉肩扛,将钻机“搬家”;没有足够钻井用的水,他带着工友们破冰取水;井喷了,他拖着伤腿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

他不离井场,土坑当床。为了消灭马虎、不负责任的坏作风,他和工友们一起把一口打斜的井填上,并立了一根耻辱柱……

他带领的钻井队起先技术差,事故多,进度慢,被人叫作“豆腐队”,于是他带领工友们学技术,练本领,终于摘掉了“ 豆腐队” 的帽子;他认字不多,写信要用“图形字”,他便像提升钻井进尺那样认字……

只要有顽强的毅力,就可能创造人间奇迹,王进喜的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进。

014.webp.jpg

《杨善洲:捡果核的人》

余雷  著  党建读物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联合出版

为了让过度砍伐的大亮山恢复翠绿的模样,退休的地委书记带着一群人上了山,一待就是二十二年。

没钱盖房子,他就教大家建油毛毡棚;缺钱买树苗,他就去街头捡果核,女儿嫌他不光彩,他却说:“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育了。”

为了买一批便宜的树苗,他赶了一夜的路。他紧握铁锹的手布满了老茧,十个指头都缠着胶布。荒山绿了,他的头发却白了。

他叫杨善洲。他带领群众历尽艰辛,义务植树,在大亮山建成了约五万六千亩林场,给后代留下一片生命的绿洲。

015.webp.jpg

《常香玉:戏比天大》

汤素兰  著  党建读物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联合出版

常香玉出身于黄河岸边的贫苦家庭,凭着过人的毅力,成为红遍全国的豫剧名角。

她自幼学戏,还跑去京戏班子“偷戏”,终于成了豫剧里第一个“武旦”;她凭借《六部西厢》把豫剧艺术推向全新的高度。

她有着满腔的家国情怀,时刻把祖国和同胞的命运挂在心头。家乡水灾,她奔走义演,筹款捐物;抗日战争爆发,她用戏剧控诉侵略者的暴行;抗美援朝,她在枪林弹雨中为志愿军义演,还捐献了一架战斗机。

这位豫剧皇后一直恪守着“戏比天大”的职业准则,练功时从不喊苦叫累。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她也没有忘记过祖国,她把豫剧与祖国联结在一起,让难登大雅之堂的“河南梆子”变成雅俗共赏的“豫剧艺术”。

016.webp.jpg

《张海迪:轮椅上的远行者》

汤素兰  著  党建读物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联合出版

张海迪五岁半时,得了一场大病,从此再也无法行走,只能在轮椅上生活。在多方求医未果之后,面对永远残疾的命运,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的小海迪选择了坚强地走下去。

她自学针灸,只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再受疾病的折磨;病痛让她无法上学,她凭借着勤奋与毅力自学成才;在医院的病床上,刚动完全身大手术的她不能动弹,但仍然坚持读书;二十八岁时,张海迪拿起笔,开始书写心中的一个个梦想,成功创作出了《轮椅上的梦》等多部文学作品。

身体上的残缺,泯灭不了人生的梦想,厄运和磨难滋养了伟大的心灵。张海迪不能行走,但是在人生的路上,她比大多数人走得都要更远,更好。

017.webp.jpg

《谷文昌:绿色蝴蝶》

吴尔芬  著  党建读物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联合出版

“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说出这话的是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

治沙要种树,谷文昌说干就干。老爷爷摇头,老奶奶跺脚:哎呀,这是做白日梦!

谷文昌种的树大面积枯死,可是,他还要种!老农民气急了:谷书记,你要是种得活树,我把胡子拔下来给你洗马桶!

他拿牛绳当量尺,用竹竿当基点,上沙丘,测数据。吃的是干硬的馒头,喝的是冰凉的水。

他发动干部群众雨天种树,忍受着肺病和胃病的折磨,给树培土、扶正,看着种树人的身影汇成一道绿色的生命线。

人们爱戴他,怀念他,尊称他为“谷公”。他让东山岛这只“沙土蝴蝶”变成了“绿色蝴蝶”,飞舞在祖国的东南海岸。

018.webp.jpg

《王杰:“小马驹”的英雄梦》

王巨成  著  党建读物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联合出版

曾经有个淘气包,梦想着爬最高的枣树、逮偷鸡贼,想证明自己不是胆小鬼,可是枣树太高不敢爬,贼没抓着,自己却在草垛里睡着了……

曾经有个美少年,上中学时,任劳任怨地为全班五十多人抬了一学年的饭; 为了救生产队里受伤的马, 掉进路沟, 差点丢了命……

曾经有个解放军班长,熬沥青时右手被烫得伤口深可见骨,没叫一声苦;他默默替新兵站岗,冒着危险在洪水中探路;在炸药包即将爆炸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把生存的机会留给了他人……

他的名字叫王杰。毛主席为他题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用满腔热血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019.webp.jpg

《华罗庚:小杂货铺里走出的大数学家》

徐鲁  著  党建读物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联合出版

华罗庚少年时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帮父亲照看杂货铺,却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常常看书入迷,忘记接待来店铺买东西的客人。

靠着顽强的毅力和对数学的热爰,华罗庚自学成才,从江南小镇来到清华园,继而走出国门,远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最终成为一代数学大师,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的创始人与奠基者,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被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为当今世界八十八位数学伟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远在美国讲学的华罗庚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的科学事业。“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许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数学定理和方法,仿佛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人类的数学王国。

020.webp.jpg

《王选:“异想天开”的科学斗士》

葛竞  著

小时候,他喜欢“打弹球”,一种玩法玩腻了,他总能想出其他不同的玩法;老师安排他办墙报,他自创了文字游戏,以增加墙报的吸引力;上大学时,针对一道数学题,他总是善于思考,找到多种解法,并将其融会贯通。

他喜欢挑战,喜欢创新。他看到当时国外流行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便决定直接研制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告别了上百年的铅字印刷,一步跨越了西方走过的四十年,实现了我国现代印刷技术的自主创新。

他就是著名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华印刷新技术的开路先锋、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

他用行动诠释着“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内核,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进。

021.webp.jpg

《中国女排:永不言弃的王者之师》

葛竞  著

有这样一群姑娘,她们在无比艰苦的训练条件下,以顽强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创造了世界排坛“五连冠”的佳话。

她们在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以顽强的毅力冲出“死亡之组”,战胜了强敌塞尔维亚队,时隔十二年重夺冠军。

她们让“女排精神”成为一面不朽的旗帜,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她们是永不言弃的王者之师。

她们以血肉之躯创造出了辉煌的战绩,她们在成功的背后,咽下了无数失败和痛苦的泪水。

022.webp.jpg

《廖俊波:“背石头上山”的领路人》

吴尔芬  著

他常常在基层忙碌,做的都是脏活累活。

六月邵武市拿口镇洪灾,为了买到建房的红砖,他挨家拜访砖厂,兑现了让受灾群众春节前全部搬进新居的承诺。

在“穷家难当”的政和县,他建工业园区,修市民广场,造城市综合体,把这个福建省的“省尾”县改造成优等县。

在南平市搞“百日攻坚”时,他挂帅的项目有几十个,忙成了个“三无”人员:无固定工作地点,无固定作息时间,无固定节假日。他还总是感叹:“如果一天有四十八小时该多好啊!” 他对女儿说“群众最大,自己最小”,而在女儿的心目中,他是最伟大的父亲。他多次承诺带父母旅游,因为工作,从未兑现。可是,他对人民的每个承诺,从未食言。

他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他是“时代楷模”,是“背石头上山”的领路人。


上一篇:尽显前沿科学智慧 打破认知思维边界 下一篇:接力出版社荣获2020年博洛尼亚年度最佳童书出版社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