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新闻汇

New dynamic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接力新闻汇 > 活动 > 王朝起名啥讲究,且听“谶哥”慢慢讲

王朝起名啥讲究,且听“谶哥”慢慢讲

2018.08.28
2016

《百家讲坛》主讲人张一清上海讲座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上过历史课的人大概都能背诵这首《朝代歌》,但是,作为中国人,你是否知道过这些名称的由来?父母给孩子起名字尚且慎之又慎,给一个朝代起名字又有哪些讲究和玄机?透过这些名字,我们又能看到哪些有趣的历史呢?

        2016年2月20日,《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文化嘉宾、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张一清先生携力作《十二个汉字品历史》,走进上海书城,和广大读者一起,从耳熟能详的王朝名称入手,梳理汉字背后的文化知识,解析中国历史上十二个主要朝代的命名奥秘。

        “夏”朝的命名和夏天有关吗?中国人为什么被称作“华夏儿女”?孔子为什么最推崇“周”朝?“秦”是“春秋”二字各取一半吗?汉族的称谓是来源于汉朝吗?“唐人街”的名称来源于唐朝吗?宋体字是怎样由来的?蒙古族竟然有中原人的基因?“明”朝和“日月神教”有联系吗?

        这些疑问,既是汉字问题,也是历史问题,同时还是文化问题,很多读者都有探究和思考的愿望,并对张一清独辟蹊径的研究成果,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在现场的讲座过程中,广大读者兴味盎然,随着张一清的讲解,仿佛回到鲜活的历史场景之中,在那块“肥沃”的封地上见证秦朝的建立,在从“理”到“李”的姓氏转化中亲历权力更迭的紧张,这些平时司空见惯的汉字,在张一清的解析中仿佛变成了历史的亲历者和文化的讲述者,通过“横竖撇捺”勾勒的线索,触摸溯源,展现出中国历史丰富的画面。此次讲座及读者交流活动,向公众展示了跨学科的文化研究成果,传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张一清的眼里,“一字一文化,一字一历史”。听他的讲座,你会发现,任何一个汉字,他都能脱口而出,从造字的源头说起,将汉字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在讲座中张一清讲到的秦朝,“秦”字来自封地,在甲骨文中,“秦”的上面是两只手抓握“杵”一类的农具,下面是两个“禾”字,上下两部分合在一起,表示适宜农作物种植与生长。《说文解字》里,“秦”的解释是:“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这个解释告诉我们,“秦”是伯益的后裔受封的地方,这个地区土地肥沃,适合种庄稼。听到这样的讲解,读者可以从一个汉字入手,还原历史的客观条件,并以此为起点,品味历史发展的起起伏伏。

        关于朝代命名的奥秘历来众说纷纭,而身为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普通话和语言教学研究室主任的张一清先生在《十二个汉字品历史》这本书中,独辟蹊径,将汉字、文化、历史结合起来,为读者带来翔实准确、雅俗共赏的精彩解读。

        张一清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二十余年一直致力于汉字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凭借着自身扎实的学养,他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屡屡“神预测”出选手可能会出现的书写错误,被亲切地称为“谶哥”、“预言帝”。

        在此次讲座中,张一清也向广大读者表达了殷切的期望:希望广大读者,可以从熟悉的王朝名称入手,从身边常用的汉字入手,多些观察和探究,感受文化,扣击历史,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做一个真正的文化传承者。

上一篇:《百家讲坛》主讲人张一清走进上海浦东区图书馆 下一篇:“孩子笔下的‘小饼干和围裙妈妈’”原创形象优秀作品展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