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最南端的东山岛上,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习俗:清明节要“先祭谷公,后拜祖宗”。“谷公”是谁呢?他就是带领东山县人民治理风沙、将荒凉海岛变成东海绿洲的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
谷文昌(1915—1981)
“最美奋斗者”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拼搏14个春秋,将东山岛上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完成绿化,194公里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把荒岛变成了宝岛。
他艰苦朴素、一心为民、清廉简朴的家风永远地留在东山留在百姓心中。2009年,谷文昌同志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今年是谷文昌诞辰109周年,让我们在《谷文昌——绿色蝴蝶》中重温这位“当代愚公”的故事。
《谷文昌——绿色蝴蝶》
吴尔芬 著
一九一五年十月十五日,谷文昌出生于河南林县石板岩乡郭家庄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家境贫寒,自小便过着穷苦日子,当过地主家的放牛娃,当过石匠。后来,谷文昌参加了革命,随部队南下到福建,解放了闽南海岛东山县。自此,谷文昌与东山人民结缘,同甘共苦,将这座形如蝴蝶的小岛真正变成了“绿色蝴蝶”。
向风沙宣战
七十多年前的东山,每年都要刮台风,岛上的父老乡亲在风中挣扎,在沙中刨食,还患上了红眼病和烂眼病。当地有一首民歌描述了这种场景:“夏天出门沙烫脚,走起路来三七抽。秋冬风沙难睁眼,无处倾吐苦和愁。”“三七抽”是本地方言,意思是在风沙中往前走十步就要退三步。短短几句,尽显东山百姓的困苦与凄凉,使人心酸。
一九四九年,谷文昌来到东山县担任县长和县委书记,目睹了当地人民的穷困生活,不少村民因风沙而逃荒乞讨,他内心十分痛苦。谷文昌激动地对县政府的同志们说:“我们不能做自然的奴隶,不能听天由命,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要向风沙宣战,条件再差也要建设社会主义!”
可怎么治理风沙呢?谷文昌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连做梦都想着怎样将这个沙漠海岛变成一片绿洲。
“不治理风沙,
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为了治理风沙,谷文昌的足迹遍布了东山岛100多个风口,专门研究制定了相关方案,先后八次组织干部群众筑堤拦沙,尝试了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等多种方式,但多次以失败告终。
那时候,谷文昌还尝试种过榕树、楛枧、相思、朴树等,还是无一成活。谷文昌手里握着枯死在沙丘上的树苗,除了摇头叹息,只能把苦水往肚子里咽。
谷文昌在田间播种
过度的劳累、操心和焦虑使谷文昌的胃病、肺病一起发作,但他仍不气馁。当妻子劝谷文昌多休息时,他则举出“愚公移山”的例子:“这愚公有咱们太行人的性格,倔巴头(执着)的我就是当今的愚公。今天我们就要用愚公的倔巴头精神来移掉东山的风沙灾害这座大山。”谷文昌发誓:“不治理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扎得住根的木麻黄
一天早晨,谷文昌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广东省电白县在沿海沙地种植木麻黄获得成功。对谷文昌来说,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消息啊!谷文昌立即派人前去学习种植经验,并着手种植实验。为了寻找木黄麻树种,谷文昌跑到厦门,甚至到越南去采集种子。
当谷文昌带人把木麻黄种下去后,就像是把希望也种了进去,期待着东山的美好未来生根发芽。可是,种下去的两万多棵树苗,只有九棵成活。谷文昌并没有放弃,他经过缜密分析,发现原因出在“倒春寒”的低温问题上。
谷文昌纪念馆
在谷文昌的带领下,东山人民找到了种植木麻黄的最佳时机。现在的老人们都还记得当时谷文昌带领大家种树的场景:绵绵沙丘上人山人海,男女老幼挥舞着锄头,为美好的明天拼搏奋斗。
福建省东山县谷文昌纪念馆前的一组雕塑
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奋战十四年,流下的汗如海汪洋,用坏的锄头堆积成山,将昔日的风沙怒吼变成了林涛阵阵,这个海边的“沙土蝴蝶”变成了“绿色蝴蝶”,展翅飞翔在祖国的东南沿海。
2024年是谷文昌诞辰109周年,今天的东山依旧生机勃勃、和谐幸福,谷文昌数十年前在这里奋斗的身影在当地人民心中依旧挺拔,他身上所体现的党员干部的纯粹和追求必将润泽后世,成为永恒的楷模。
谷文昌纪念雕像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谷文昌的动人故事,感悟永恒而伟大的奉献精神,请翻开《谷文昌——绿色蝴蝶》。
《谷文昌——绿色蝴蝶》出自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文中用生动朴实且充满童趣的文笔,将谷文昌治理沙土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坎坷、内心的执着与坚守娓娓道来。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
汤素兰、秦文君、徐鲁、李东华、葛竞 等著
接力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自2019年上市以来,已累计出版100种,发行千万册。该书选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领域、不同战线上平凡而伟大的时代先锋,包括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医护人员、工人、农民等,将先锋们的感人故事以孩子喜欢的方式讲给他们听,帮助青少年培根铸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奠定受益终身的精神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