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制作人袁梅首度公开“傻瓜”养育心得
“在这个时代,聪明人太多,竞争太激烈,孩子们往往无所适从。如此,做个傻瓜妈妈,也许更好。”——袁梅
如何让孩子成才,成为了中国家庭的头等大事,而妈妈们不得不坐上了第一责任人的位置。很多新手妈妈从孩子还未出生就开始阅读各类“教子心经”,每一个妈妈都希望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妈妈。
著名制作人兼影视投资人、自身文学家、其欣然影视总裁袁梅女士,这个在公众眼中的成功女性,不仅仅在创作投资方面见解独到,这次又以一个“傻瓜”妈妈的身份,首度公开了自己与儿子18年的共同度过的成长故事,从幽默的字里行间,更多讲述的不是妈妈如何教导孩子,而是孩子如何教导妈妈。
在“傻瓜”妈妈老梅的陪伴下,他的儿子王尔清六岁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乐器,七岁自学作曲,后师从著名作曲家王宁和秦文琛,曾举办个人专场交响音乐会,目前就读于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袁梅认为,“孩子终将独立生活,我们担负母亲的责任,只是他成长的助推器。”
2017年暑期,接力出版社即将全程记录了袁梅教子心得的家教新作《聪明的妈妈像傻瓜》。作家在书中娓娓道来自己和儿子共同成长的故事,提倡要做有大智慧的妈妈,妈妈要和孩子一起长大,妈妈要适当隐藏自己的才华,适当装傻……慢半拍,缓一步,善于示弱,适度宽容,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自由成长的空间。
把原本属于孩子的选择权还给孩子
“傻瓜”妈妈袁梅和其他妈妈不一样,她很少为儿子王尔清做选择,他认为应该把孩子的选择权还给孩子。
从小到大,王尔清自己选择吃什么、穿什么、读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妈妈袁梅能够做的,就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热爱的方向,然后在心思放在如何鼓励王尔清的情趣爱好上。袁梅希望给予儿子绝对的信任、尊重和平等,并为他的每一个进步鼓掌喝彩,鼓励他独立成长。
“孩子的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这事时不再来”“家长要跟着孩子走,让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反过来”——回答了困惑许多妈妈已久的教育问题,值得家长们学习和借鉴。“傻”不是智商有限,而是爱子有方。“傻”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张弛有度。老梅坦然、淡定的态度值得广大父母借鉴。
发现孩子兴趣点,顺势教育
刚刚为同仁医院谱写了院歌《光明的使者》王尔清,目前就读于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其实袁梅及爱人并非音乐世家,但都属于音乐爱好者,在家都会放几张CD听古典音乐。家庭环境的熏陶是最初的启蒙,尔清热爱艺术的最初动力就来自这种自然而然的“熏”。所以“遗传”,更多的是家庭氛围的营造。
幼儿园的王尔清就开始学小提琴,和其他孩子一样,第一周学得还不错,但第二周就不想学了。袁梅顺势说:“不想学就不学呗。”后来,袁梅带孩子去听一场音乐会,其中一个小女孩的小提琴独奏让尔清特别震惊,他对妈妈说:“你看着吧,过两年,站在这里的一定是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一切便顺理成章了。
尔清学作曲,最早是从一次不经意的打谱打错开始的,但出错的效果听上去似乎也不错。于是,尔清将错就错,时常故意打错一段,再到后来大规模的“创作”,直到现在,他仍然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试想,如果在孩子弹错谱时,父母表面聪明地指出孩子的错误,要求按照乐谱一字字地练习,相信就不会有那么多作曲家了……
和儿子一起经历“初恋”
袁梅的儿子王尔清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会在不应该的年龄遇到最美好的感情波动,这也是让所有家长头疼的事情。
而“傻瓜”妈妈袁梅确认为,恋爱不分早晚,这就像雨后春笋、就像蛹变成蝴蝶,它总是要来的,没有人能挡得住,再说,这么美好的事情为什么要挡?在爱的过程中学会爱,并将这份爱传递给家人朋友和周遭的一切,这是多么美好和幸运!
袁梅在儿子遇到第一个心动女生之前,就提前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恋爱前规则》。她要告诉儿子的不是拒绝“早恋”,而是告诉他:爱是一种承担,是一种责任,而不仅仅是一种赏心悦目。既然要恋爱了,说明你自己是做好了准备要去承担某种责任了,所以,你必须明确规则。并且向儿子保证自己不会干涉他的情感,还会在他有困难的时候提供心理支持和技术支持。信中说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你不必费尽心思为隐藏自己的情感而绞尽脑汁,可以用一种放松的心态去享受情感的愉悦。虽然老梅希望你能在真正做好准备的时候再开始爱的旅程,但是,情感这东西,说来就来,谁知道呢。”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评价本书说:袁梅的书以鲜活的个案,告诉我们她不是仅不是一个“傻瓜”妈妈,而是一个有力量、有智慧的母亲,使儿子既拥有了现在的成就,还同时拥有了幸福的童年与少年时光。教育应该成为幸福人生的组成部分。这样的道理,也警示每一个家长反省自己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为人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工种!这是一本每个家长上岗为人父母前都应该读读的岗前培训书。 火热的上海书展今天进入最后一天。在过去六天中,书展迎来了众多热情读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家长带着孩子来,在少儿馆,每天都有精彩的童书推广活动。给孩子们读什么,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有调查表明,近十年来,童书市场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童书销量占图书总额的40%以上。今年书展涌现出一大批优质原创童书,不仅拥有较高的读者口碑,也获得了市场认可。
海派萌熊引领风尚
近年来,原创儿童文学作品佳作迭出,《小熊包子系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该作品甫一上市,就以高品质的文学性、贴近儿童心理的趣味性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内容,赢得众多小读者的喜爱,销量突破50万册,荣获“桂冠童书奖”。
此次书展上,《小熊包子系列》主创团队原班人马推出《小熊包子系列》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幻想情境的浓墨重彩,继续以帮助魔法小熊解开身世之谜为线索展开叙述,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展现一个当代少年的蜕变过程。总策划人秦文君表示,该系列创作历时三年,打磨无数,就是希望为孩子们奉献一部具有东方元素的幻想儿童文学作品,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体验到乐趣。
秦文君此次还带来了她的校园幻想新作《变形学校》,用温暖和博爱关注儿童成长,通过生动的形象来揭示学校、家庭教育问题。
郭妮历时数年创作了一部超长系列软科幻小说《幻影游船》,这是一部集冒险故事、益智谜题、精美视效为一体的趣味互动读物。
为孩子讲好中国故事
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故事绘》 在书展上受到小读者热捧,已入古稀之年的该书作者、绘画大师冯健男现身书展现场。
冯健男历时三十余年创作了“中国故事绘”系列图画书,在国内外影响力巨大,其绘画风格依照故事内容,分别运用敦煌壁画风格、原始人壁画石刻风格等。在冯健男的作品中,饱含着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热爱,激励孩子们追寻传统文化,探寻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
童趣出版在书展上推出“小喇叭”系列图书。其中,《小喇叭嘀嗒绘本》精心挑选八个富有神话色彩的中国传统故事,如《百鸟朝凤》《母神女娲》《燧人取火》《老鼠嫁女》等。《小喇叭中国经典广播故事讲读绘本》 则以儿童成长为视角,用智慧、亲情、友情、人际关系、百科知识等主题串起80个故事。
95岁高龄的作家孙毅,带着长篇儿童小说“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亮相书展。三部曲由《小银娣的悲惨童年》《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少年队》《野小狗和野小鬼的故事》 三本故事书组成,背景跨越1930年代到1950年代,是一部题材、风格独树一帜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许多家长向孩子讲述“为何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首选。孙毅说,历史责任感迫使他写了这三个不同时期《上海小囡》的故事,记录了上海这块土地上小囡的足迹。
95岁仍笔耕不辍的作家、翻译家任溶溶,在书展上推出最新散文随笔丛书“给小朋友和大朋友的书”。
暖心系列关注心灵成长
《暖心美读书》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历时两年打造的一套大型青少年阅读丛书,萃取百年中外文学经典名著,并邀请百名特级教师导读,百位优秀画师绘图。“读一本好书,就能认识一个智者,跟着智者活一次。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阅读好书,那么他就可以活几十次,几百次。”暖心美读书系中《顶碗少年》作者赵丽宏表示,“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但读书可以让你的人生无限扩展。”
作家殷健灵在书展上推出《致成长中的你》续篇《致成长中的你II——理想中的自己》,这是她给青春期男孩女孩的心灵励志散文。
《亲爱的女儿》作者阮梅采用书信体进行创作,全书由17篇书信体散文组成,从生命的“哇哇”大哭到生命的默然离世,作者以人生画卷剪辑的方式写给女儿,也是写给未成年女孩与男孩心灵成长的书。
动物小说备受欢迎
“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今年迎来创作35周年。“沈石溪动物小说守望生命书系”“沈石溪动物小说经典爱藏版”两个系列出现在本次书展上,再度受到小读者的追捧。沈石溪还带来最新力作《小鹰逆风飞行》,讲述了小鹰紫金冠失去母亲的庇护,独自在大自然中生存、冒险,收获友谊和成长的故事,他在书展现场,告诉小读者们该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战胜挫折。
接力出版社带来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袁博的最新恐龙小说系列(美绘版),袁博从本科到博士横跨生物学、人类学、中文三个专业,他选择了一条以知识取胜的创作道路。在已出版的几十本动物小说,最叫好也最有特点的作品是写远古时代恐龙生活的小说,他的动物小说被称为“自然史动物小说”。
此外,台湾漫画家孙家裕带领笑江南团队现身书展,带来了《植物大战僵尸》《保卫萝卜》系列漫画,签售现场异常火爆。
[业内观点]
少儿阅读
并非笑一笑就好
在童书一片繁荣的景象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位资深编辑直言,童书出版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少数出版机构一味迎合流行趣味,低俗、惊悚乃至血腥的情节出现在一些销量不低的童书里,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赵丽宏在此次书展上指出,在有些看上去非常热闹、发行量很高的文学作品中,看不到真诚,甚至只能看到虚假。他认为孩子们的阅读,并不是只要笑一笑就好,“给孩子的书,一定要选择,所有的父母和老师,一定要跟孩子一起读,甚至是在孩子读之前,自己先读一下,确认是不是可以给孩子读,是不是可以引领他们到更高的境界去。”
殷健灵指出,不是任何作家写的书都可以给孩子读的,但凡不能给予读者光明和希望的作品,都不适合孩子读。
沈石溪则认为,要去除功利心,从孩子的兴趣、年龄特点出发,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阅读才能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晨报记者 徐 颖 实习生 万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