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第二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第二届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后文简称第二届“双奖”)颁奖典礼在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薛卫民、韩煦、沈习武、张紫华、解旭华、毛芦芦、木也、早秋丸、巩孺萍、王祖民、王莺、陈梦敏、邓西、王新生、吴洲星、李秋沅、张立新、罗泽洋、吴梦川、冯桂平20位作家及画家的原创新作分别荣获第二届“双奖”的金、银、铜奖。第二届“双奖”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接力出版社承办。
出席第二届“双奖”颁奖典礼的嘉宾包括: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波,著名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双奖”评委会主任高洪波,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朱永新,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仓,中国出版协会少年儿童阅读推广联盟主席李学谦,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第二届“双奖”终评委员会副主任张之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第二届“双奖”评委陈晖,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综合二处处长、“双奖”组委会副秘书长纳杨,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香。主办方、承办方代表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施伟文,接力出版社社长、“双奖”组委会副主任黄俭,接力出版社总编辑、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双奖”组委会秘书长白冰,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双奖”组委会副秘书长马婕,接力出版社婴幼分社社长、“双奖”组委会副秘书长唐玲等出席了颁奖典礼。
奖杯展示
第二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共收到1376份来稿,其中,童话252篇、故事56篇、散文13篇、童诗576首、儿歌431首、图画书48部;第二届“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共收到320篇(部)来稿,其中,短篇小说159篇,中篇小说161部,共620余万字。
优秀的儿童文学有着高贵的血统,可以融入孩子们的血液,点亮孩子们心中的灯,照亮孩子们的人生之路。为了促进中国幼儿文学、中国儿童小说事业的繁荣发展,接力出版社满怀热情,不断培育原创儿童文学作家、画家队伍,出版、推广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第二届“双奖”又推出了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新人新作。
第二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获奖作品
金 奖
《24节气儿歌》(儿歌)
作者:薛卫民
授奖词
薛卫民的《24节气儿歌》选材精准,有趣传神,作品用快乐、戏谑、朗朗上口的儿歌为幼儿展现出24节气的精髓。整部作品细节丰润,语言浅显,可念可诵,韵律回环,在听觉与视觉的联袂复沓中,让民间口语走进孩童的审美,中国节俗、中国童年在纸上浮现。
银 奖
《章鱼先生要比赛》(图画书)
作者:韩煦
授奖词
韩煦的《章鱼先生要比赛》从情节设计、人物动作的选择、翻页的奇想到多格漫画的运用等都围绕读者熟悉的章鱼形象展开,全书像一本伴随翻阅跳跃变幻的电影绘本,在视觉叙事的巧妙推动下,读者可再次感受章鱼先生的幽默气质,领略作者在幼儿文学艺术道路上的探索和创新。
《遇见狐狸的小老鼠》(童话)
作者:沈习武
授奖词
沈习武的《遇见狐狸的小老鼠》以小老鼠的机智与小狐狸的贪心为主要故事冲突,而这两个性格鲜明的角色,同时也是故事层层递进的悬念、诱因。童话语言简明生动,基调温和欢快,概念认知的嵌入圆融自然,幼儿文学的审美特点彰显无遗。
铜 奖
《扭扭镇的一天》(童话)
作者:张紫华
授奖词
张紫华的《扭扭镇的一天》以风为核心意象,被大风侵袭的扭扭镇,因为一个叫糊糊的小朋友对一团小风的帮助,从而和大风和解。童话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及感知出发,展开种种新奇有趣的想象,场景设置巧妙有趣,情节编织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是一部构思巧妙、气韵生动的幼儿文学作品。
《追风筝的妈妈》(童话)
作者:解旭华
授奖词
解旭华的《追风筝的妈妈》是一部亲子童话,情节浪漫,想象夸张,叙事手法新颖别致。从开头的悬念到结尾的反转,兔子妈妈不离不弃的追寻过程,隐喻着母爱的丰盈果敢,足以跨越万水千山。整个故事爱心满满,饶有童趣,荒诞和幽默的细节里闪耀着温暖明亮的光彩。
《呀,小土豆》(故事)
作者:毛芦芦
授奖词
毛芦芦的《呀,小土豆》以江边孩子的生活为表现内容,作品展现出儿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场景,儿童稚拙天真的情态与唯美诗意的风物描写相得益彰,凸显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气质。
《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散文)
作者:木也
授奖词
木也的《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有童话的幻想与灵动,有散文诗的意境和韵味,语言清浅优美,形象清晰明亮,写出了幼儿期生命和心理状态单纯又有点不可捉摸的孩子,对妈妈的爱和依赖,清浅的细节里蕴含着足以启迪成年人的复杂与深刻,字里行间也散发着母爱与亲情的芬芳,为幼儿文学带来一种开阔的气象。
《去掰玉米的下午》(图画书)
作者:早秋丸
授奖词
早秋丸的《去掰玉米的下午》设色温暖,画风淳朴,画家用孩子的眼光描绘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动:祖孙间的闲话,秋日里的暖阳,在风里变慢的光线……夕阳下两个长长的影子合成一份浓浓的化不开的亲情。图画温暖的色调透出“我”与外婆爱的情绪,在原创图画书作品中难能可贵。
《到底是谁放的屁?》(图画书)
作者:文/巩孺萍 图/王祖民、王莺
授奖词
巩孺萍、王祖民、王莺联袂完成的《到底是谁放的屁?》,通过找“屁”的过程再现幼儿世界的天真、调皮。画家嫁接巧思和巧画,运用视觉变化将情节一步步推向谜底,夸张的动物表情让读者忍俊不禁。文与图共同编织了一部让人意想不到的图画书作品。
第二届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获奖作品
金 奖
《假装被风儿吹走了》(中篇小说)
作者:陈梦敏
授奖词
陈梦敏的《假装被风儿吹走了》塑造了紫萱和晓棠两个人物形象,二人相生互补,小说的对话呈现、心理描写、伏线设计围绕成长、蜕变隐题展开,在作者简洁、富有张力的语言推动下,故事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让作品既有引发好奇的可读性,也有蕴藉不语的暗示性,它虽不以情节小说为指归,却别有洞天,在人物心理、性格及其发展变化的嬗变中,凸显 “自我”,确认“取舍”,是一部极富文学质感的成长小说。
银 奖
《青菀》(短篇小说)
作者:邓西
授奖词
邓西的《青菀》在倾情塑造女孩青菀独特形象的同时,还附设碗底刻字的民俗副线,这一设定让作品宛如一曲二重奏:青菀坚持、热爱、执拗、打破偏见的努力明亮清澈,从爷爷手中接过文化传承的担子,成为一门古老手艺的传人的坚守、稳健、厚朴,而这双重复调的叙事让小说清新自然,意境悠然,斑斓多样,韵致深长。
《琉璃爷爷和琉璃小子们》(中篇小说)
作者:王新生
授奖词
王新生的《琉璃爷爷和琉璃小子们》用北京方言讲述了一个北京的故事,叙述稳健,节奏明快,小说以少年小传瑞和琉璃爷爷有关琉璃烧制技艺的故事为主线,将爷孙情感与技艺传承交织呈现,让代际传承演化出人与情、技与物的不同维度,让本作品在众多中篇小说中脱颖而出。
铜 奖
《水巷人家》(短篇小说)
作者:吴洲星
授奖词
吴洲星的《水巷人家》是一部氤氲湿润的作品,在水乡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中,作者捕捉到失去了女主人的裁缝父女和失去了男主人的盛家母子之间的温情故事,把平凡的日子写得诗意温暖,把司空见惯的人情冷暖写得一唱三叹,把少男少女的成长写得细腻而内敛,像一幅淡墨水彩画,韵味悠远。
《你是我哥哥》(短篇小说)
作者:李秋沅
授奖词
李秋沅的《你是我哥哥》关注的是一群行走在危险边缘的孩子——他们因为失亲、病痛而陷入生存困境,他们因为感情、友爱而互帮互助,抱团取暖,慢慢走进彼此的内心,获得救赎的力量。在作者笔下,艰困中的少年之心或上或坠,在各种不确定性中,家庭、学校、社会的任务艰巨,责无旁贷。
《博“疫”》(短篇小说)
作者:张立新
授奖词
张立新的《博“疫”》紧密结合疫情之年的身边事创作而成,文风质朴,构思独特,作品将两个少年网络对弈与武汉疫情的不同阶段巧妙组合,或并置,或交织,在闭环故事设定中塑造出鲜明的少年形象,书写人性的丰富,描画背景的复杂,用人性深处的那抹光亮照亮故事。
《烟火》(短篇小说)
作者:罗泽洋
授奖词
罗泽洋的短篇小说《烟火》讲述的故事一波三折,两个孩子之间的误解和偏见,折射着家境之别,映射着世俗偏见,成长曲折繁复,成长势不可挡,误解可解,偏见可除,在成长的洗涤中,在年轻双眸的凝视里,真善美的人性像烟火一样绽放。
《我在乡下有块田》(短篇小说)
作者:吴梦川
授奖词
吴梦川的《我在乡下有块田》将城市与乡村交集中的山村少年的心理和性格巧妙嵌入“脱贫攻坚”、城乡帮扶这些以成人为主的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加以描写和表现,颇具艺术构思的新意。作者用十四岁少年的视角,讲述艰辛的生活、特殊的友情以及主人公心灵涌动的细纹,耐人寻味,蕴含丰润。小说的叙述从容不迫,取舍得当,自然流畅,不着斧痕,显现了较为娴熟的小说写作技巧。
《百合静静绽放》(中篇小说)
图文作者:冯桂平
授奖词
冯桂平的《百合静静绽放》故事情节曲折奇特,小说开篇,把一个天大的难题摆在主人公小蔓面前。为破解小蔓的情感难题,作者巧妙设置歪嘴花婆婆的情节为副线——在歪嘴花婆婆的情感引导下,小蔓终于释怀往事,重建内心平和,带着遗憾在父亲的坟头栽种下一株静静绽放的百合——是怀念,是伤感,是回忆。
各位作家、专家的精彩发言,请留意明天的后续报道。